凤凰古村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脚下,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后人兴建的小村,其中有60多座明清民居的古建筑群已沐浴了500年风霜雨雪的,这是华南地区罕见的,更是深圳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凤凰古村尚存的古建筑有69座明清民居、5座私塾书室、公祠12座、12口古井(其中有3口元代古井,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
凤凰古村安卧宝安凤凰山下,已经700多年。这个村落最早兴起于元代,据传原村民大多是文天祥家族后代。元代的建筑已见不到了,村中还有3口元代古井,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古村里现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书室近10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古老的已经有500年历史,最短也有100多年。
从市中心出发,经107国道通过立交桥转向凤凰大道,第一个红绿灯朝左边拐,就能看到村口一座六层六角石基堆砌的古塔——“文昌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物已是这个古村的地标了。
说是元代始兴此村,其实凤凰村人类活动的踪迹,可以追溯更远。
2000年8月,深圳市文物普查队会同河南省洛阳市考古队在凤凰村旁发掘和发现了大批古磨制石具石坊轮以及大量夹砂陶片、各种纹形陶片等。专家们由此断定,凤凰村于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晚期至三四千年前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至唐代中晚期,凤凰就已形成较固定的小村落,两宋时期,现在的凤凰范围内约有三户成村、四户成寨规模的五个小村落,当时称为岭下村。而凤凰村真正成为大村,则是从宋末元初文天祥孙辈举族迁徙至此开始的。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举兵南下,自临安沿海直逼宝安、新会、珠海一带。文天祥在赣吉两州(江西)募集数万民兵抵抗,被元军击败后被俘,后在大都(今北京)慷慨就义。
宋军溃败后,文氏族人随败军溃散,逃至宝安西南沿海荒芜地带,文天祥胞弟文壁携族人先居于宝安黄松岗鹤子园,文天祥孙辈文应麟于元代大德年间,携两个儿子及部分族人迁至岭下(今凤凰社区)购田置业定居,开村立业,繁衍后代。其间,文应麟首建“凤岩古庙”,筑“望烟楼”,开凿三口水井,建通往“凤岩古庙”的石板桥和石砖路,这些建筑至今仍然使用,保存尚好。经几代艰辛经营,形成今日凤凰古村的雏形。如今,凤凰村民90%以上均为文天祥及其胞弟文璧等文氏后人。
在这片散集着古老的建筑群中,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贯穿整个村落。踏着青石板,感触着历史的苍老和岁月幽深。那一条条弯曲小巷,默默叙说着千年往事、人世沧桑。抬望眼,鲤鳞似的瓦片逶迤远去,烟云般的历史扑面而来,静聆凤凰扑翅声和伶仃洋的涛声。